红色故事

殚精竭虑治水患

点击量:172  时间:2021-05-13 07:48:02
殚精竭虑治水患

 
发表时间:2020-03-16 来源:学习时报
陈立旭
 
 
原标题:周恩来殚精竭虑治水患
 

  中国是世界上江河湖泊较多的国家之一,也是水患严重的国家之一。新中国成立后,周恩来总理特别关注对水患的治理,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。

 

  “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打下万年根基” 

  新中国成立后,长江、淮河发生水灾。特别是淮河水灾,给淮河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。

  中央把治理水患当作头等重大事来办。周恩来与时任水利部长傅作义一起,召集水利专家和财政、物资部门的负责同志,一起制定大规模导淮工程的计划。

  在研究、落实的过程中,周恩来要求各部门、各地区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,以战斗的姿态,不讲价钱的落实。

  周恩来亲自主持淮河流域规划工作,对治淮计划进行了修改、充实,再组织专家进行反复研究。1950年10月14日,周恩来主持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,作出了《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》,并于当天发布。在这个决定中,周恩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,提出了“蓄泄兼筹,以达根治之目的”的治淮方针和“三省共保,三省一齐动手”的团结治淮的原则,解决了治淮事业中蓄洪与泄洪、上游与下游、近期与远期、除害与兴利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。

  决定做出了,下一步就是落实的问题。1950年冬季,治淮工程开始全面实施。在那个缺粮的年代,粮食是最关键的物质条件。而治淮工程大部分是土工,主要是靠投入人力。只要有了粮食,就能动员和组织大批民工投入到治淮工地上去,治淮就能顺利进行。周恩来抓住了这个关键点。在他主持下,政务院召开专门会议,做出决定,于当年11月拨出治淮工程款原粮4.5亿斤,小麦2000万斤。大批粮食的调入,保证了治淮工程按时开工。

  治淮工程开始后,周恩来把大量心血用在了治淮上,可以说,做到了殚精竭虑。他在一次和水利专家的谈话中说了这样的话:“大禹治水,为中华民族取得了福利,中国科学家的努力,一定会比大禹创造出更大的功绩”。“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打下万年根基,‘其功不在禹下’”。

  周恩来正是用“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打下万年根基”的高标准来治理水患的。他深入到治理淮河工程第一线,对每个细节都认真了解,听工程师们的汇报非常细心,每当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就再三追问。他还要求工程师们把水文资料加以整编,给制定淮河流域的防洪与水资源开发计划打下了基础。此后几十年,淮河流域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水患。

 

  “好,我来管” 

  上世纪50年代,毛泽东在巡视长江时,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“南水北调”引汉江水补黄河水的设想。这个设想经过科学规划形成了治理长江、南水北调工程的蓝图。这是当年党中央抓的最大的水利工程,牵动国家许多部门和几个大省。1958年2月,毛泽东把治理长江、南水北调的重任交给周恩来。他对周恩来说:恩来,这些问题今后就由你来管吧!毛泽东边说边伸出四个手指头比划说:“一年抓四次。”周恩来爽快地答道:“好,我来管。”

  毛泽东要周恩来一年抓四次,实际上,周恩来抓得比四次多得多。就在毛泽东交给他这项任务的当月(即2月)底,周恩来出访朝鲜刚刚回国,来不及休息,就赶到湖北视察长江三峡。1958年初,周恩来和毛泽东一起研究决定将一份《长江流域规划报告》拿到3月在成都召开的专门会议上,周恩来为了使这个报告和其他材料更充分,2月下旬亲自查勘了三峡坝址。在船上,周恩来听取汇报,主持讨论,仔细研究长江规划和三峡问题,沿途经历十多天的劳累,顾不上休息,又于3月7日晚连夜乘火车由重庆赶往成都,出席中央成都会议。在成都中央政治局会议上,周恩来作了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专题报告。根据周恩来的报告,中央正式作出了《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》的决议。这个决议,成为指导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的重要文献。

  中央成都会议同时决定汉江丹江口水利工程开工。为了迅速执行这一决定,成都会议一结束,周恩来就在湖北召开了有关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的会议,确定由王任重主持该项工程,对中央负责,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设计,湖北省政府组织施工。自1966年2月复工以来,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,丹江口第一期工程胜利建成了,改变了原来江汉平原三年两淹的局面,发电、灌溉、航运和水产养殖的效益也十分显著。

 

  “不能只求治标,一定要治本” 

  周恩来治水患,深有战略眼光,他把治水患与水利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,着力于制定水利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任务。

  1949年11月,周恩来亲自确定了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任务。水利建设的方针是:防止水患,兴修水利,以达到发展生产的目的。水利建设的任务是:依据国家经济建设计划和人民的需要,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人力、物力及技术等条件,分轻重缓急,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、发展防洪、灌溉、排水、放淤、水力以及疏浚河流、兴修运河等工程。

  为了贯彻水利建设方针,完成水利建设任务,周恩来说:“我们不能只求治标,一定要治本,要把几条主要河流,如淮河、汉水、黄河、长江等修治好。”1949年到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,国家的财政经济十分困难。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,在周恩来领导下的国家政府,每年都增加水利建设经费。

  周恩来经常深入到水利工程第一线调查研究,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治水患的办法。他曾经亲自到治淮第一线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治淮方案;他冒着风雪严寒视察荆江大堤;他三到三门峡,在水库工地上度过八个日夜;他亲自勘选三峡坝址;他三次到十三陵水库劳动,六次到密云水库工地解决问题。北到东北,南到海南岛,大部分水利工地都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。即使是在外地视察或者开其他重要会议,只要听说有水利工程,他就要到现场看看。

  原任铁道部部长的吕正操将军回忆过这样一件事:“1958年,黄河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洪峰。7月17日夜,黄河铁桥十一号桥墩被冲毁,京广线受阻。周总理知道后,次日下午就带着我们乘飞机赶到郑州。在飞行途中,总理和我们谈论到西晋时杜预曾在孟津架过浮桥。一下飞机,总理就叫人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,同时听取汇报,了解实情。接着,又到大桥上视察,一直忙到夜间十一点半。为了尽快恢复南北运输,总理不顾疲劳,又要求连夜召集群众开会,动员抢修。这时,职工已经入睡,听见钟声,都赶到宿舍球场。大家见总理精神抖擞地站在前面,情绪十分激动。总理说:‘历史上一千多年以前能架浮桥,我们现在一定能够架一座更加牢固的浮桥。’他号召大家献计献策,同心同德,早日把桥修好。开会期间,下了一阵雨,有人要给总理打伞,他婉言谢绝了,一直冒雨把话讲完。听了总理的讲话,群众的热情很高,会上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。经过十四昼夜奋战,大桥很快修复了。8月5日下午,周总理再次来到大桥工地,同工人、战士、社员会面”,“回到住地,又听到济南黄河铁桥也出现了险情的消息,总理不顾劳累,次日又飞抵济南视察”。

  周恩来在任期间,他的足迹遍及我国的江河,在他的领导下,每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方针任务,每一条大江大河的治理,都是他亲自主持审定。

  (摘自2017年第6期《世纪风采》)

网站编辑:王 博
由临沂润东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整理发布

联系我们
 微信客服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
  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8:30-17:30
周六至周日 :9:00-17:00
  联系方式
手机(微信):18669305106
邮箱:rundongjiaoyu@163.com
地址: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上海路IEC国际企业中心811号
  •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

   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

  • 中国知青村

    中国知青村

  •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

   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

  • 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

    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

  • 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

    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

  • 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总部纪念馆

    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总部纪念馆

  • 九间棚村旧址

    九间棚村旧址

  • 《沂蒙山小调》诞生地

    《沂蒙山小调》诞生地

  • 沂蒙红嫂影视基地及纪念馆

    沂蒙红嫂影视基地及纪念馆

  • 沂蒙革命纪念馆

    沂蒙革命纪念馆